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的研究者,我内心珍视艺术领域任何形式的多样性:从艺术家的生存方式、艺术创作,到艺术作品的展示、营销,以及艺术品收藏群体的演化。这种“珍视”其实是源于我内心一种隐约的恐惧:在今天除却吃喝,我们的其它方面尤其是与思想文化相关的各个层面,似乎都在重新提倡步调和谐的“同一种声音”,任何一种形态的多样化仿佛都可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。

虽然职业艺术家的作品营销从来都不是我观察当代艺术的重点所在,但是马越于2019年11月21日—23日在宋庄策划实施的马越称之为:“观念写生艺术行为——为你画块肉”还是让我有所触动。整个事件的构思和流程并不复杂:马越从市场上买来一块猪肉,报名参与活动的艺术家在独立沙龙内对着猪肉实施色彩写生,并依据各自的艺术风格进行艺术再创作。后续由马越组织作品的展示和推广,并于12月4日实施竞价微拍。

抛开是否“观念艺术”、是否“行为艺术”暂且不谈,“艺术家集体写生”这件事情本身就令人浮想联翩。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联想到150年前的《巴迪侬画室》,那是一个艺术家们济济一堂争论绘画的主题和技法,印象派呼之欲出的年代。

方丹-拉图尔:巴迪侬画室,1870

273.5*204cm,布面油画,巴黎奥赛美术馆藏

左起:斯科德勒,马奈,雷诺阿,阿斯特鲁克,左拉,梅特,巴齐耶和莫奈

曾几何时,我们的艺术家们也是血气方刚,为艺术而艺术。张方白曾经回忆在圆明园画家村初期,他和丁方、方力钧、王音、伊灵等艺术家聚在一起画画的故事。我想,一场由于猪肉价格高企引发的“为你画块肉”活动,或许就是因由这些曾经的艺术故事触动了我。

共有13位艺术家参与了马越策划的“为你画块肉”,他们分别是:林春岩,赵振岩,杨青杨得清,马越,刘力国,李大朋,杨洮,张继生,戈溢,尹坤,伊灵,孙光华和康羽。其中杨青杨得清,马越,尹坤,伊灵和孙光华是我在《圆明园画家村研究》中记录过的艺术家。作为成熟的职业艺术家,他们的艺术风格迥异,但基本都和古典写实风格无关,不少作品中都能看到政治波普、玩世现实主义和艳俗艺术这几种中国当代艺术样式的痕迹。

林春岩作品:鲜肉山水,2019,100x80cm,布面油画

赵振岩作品:食欲不振,2019,100x80cm,布面油画

杨青杨得清作品: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,2019 100x80cm,布面油画

马越作品:小鲜肉,2019,120x90cm,布面油画

刘力国作品:太阳肉,2019,100x80cm,布面油画

李大朋作品:猪之王国,2019,100x80cm,布面丙烯

杨洮作品:画大肉,奔小康,2019, 100x80cm,布面油画

张继生作品:为你画块肉,2019,100x80cm,布面油画

戈溢作品:一块好肉,100x80cm,2019,布面油画

戈溢作品:一块好肉,100x80cm,2019,布面油画

尹坤作品:一块小鲜肉,2019,100x80cm,布面油画

尹坤作品:一块小鲜肉,2019,100x80cm,布面油画

伊灵作品:重要的是猪肉,2019, 100x80cm,布面油画

伊灵作品:重要的不是猪肉,2019,100x80cm,布面油画

孙光华作品:特供品,2019,105x50cm,布面油画

康羽作品:xx梦,2019,100x80cm,布面油画

写生现场,左起:李大朋,伊灵,林春岩,张继生,刘力国

写生现场,左起:伊灵,杨青杨得清,孙光华,戈溢

从最早的圆明园艺术家迁居宋庄,到今天的宋庄艺术家“为你画块肉”,已经是二十五年的光景。曾经为房租,为口粮,为过冬的蜂窝煤犯愁的艺术家们,如今在宋庄画肉、吃肉,售出作品,再画肉、吃肉……遥想梵高当年奋力挣扎,企图以艺术挣得立身处世之地的理想,大概也不过如此吧(笑)。

文/ 熊焰 图片/马越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会员所上传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