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鲜”字的平面二维空间结构来看,它是一个左右型结构的汉字。“鲜”字的左边是一个“鱼”字。我们知道鱼是生活在水里的一种动物,离开水不能长时间存活。古代没有现在这样科技发达,没有冰箱来冷储生鲜产品,所以在温度稍微高一些的情况下,鱼肉容易变质而不能食用。

“鲜”字的右边是一个“羊”字,绵羊经过屠宰或者意外死亡之后,容易涨肚变质,其肉质不能长时间保存。另外羊肉的肉质非常鲜美,羊肉性温,尤其到了冬天来个羊肉火锅是非常滋补的。夏天的时候自然温度过高,再加上羊肉肉质性温很容易腐坏变质。在自然条件简陋的古代没有低温冷藏技术,羊肉不易保存。

根据东汉许慎在其著作《说文》一书中的记载:鲜,鱼名,出貉国,从鱼、从羴声省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“鲜”字的本义为一种鱼的名称,出自于貉国。可能“鲜”这种鱼是貉国的一种特产,别的地方没有生长的。“从羴声省”可以知道“鲜”字的文字读音与从“羴”字而省略的“羊”相关。

从“鲜”字的整体来看,“鲜”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。“鱼”字在这里充当“鲜”字的意符,提示“鲜”字所表示的意义与“鱼”这一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范围有关。“鲜”本义为一种鱼的名称,而“鱼”也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的名称,但是鱼与鱼品种或者形状还是有所区别的,所以根据鱼的外形形状的不同而命名“鲜”字。“羊”字在这里充当“鲜”字的声符,提示“鲜”字的文字发音与“羊”的读音有一定的关键。由于时代发展演变,文字的读音有所改变。用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来读古代的文字难免会出现读音不一致的现象。如果用《中原音韵》之类的古文字音韵书籍去识读,可能会接近“鲜”字古文字的读音。

从“鲜”字的古文字字形来看,它的上部是一个“羊”字的象形字,突出羊的羊角。可能“鲜”这种鱼的鱼鳍特别多又比较突出,古人用“羊”的羊角之多来辟类鱼鳍之多。“鲜”字的下部是一个“鱼”字的象形,表示“鲜”字的语义场,即所属的范围。二者联合起来会意,非常具有画面感,简直是一个活灵活现的鱼。

由于时代发展的变化,古文字的字形与现在多有不同。文字的结构,可以是左右结构,也可能是上下结构,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会意字这一范畴。比如山峰的峰字就有两种写法,常见的“峰”字和它的异体字“峯”。“鲜”字的古文字字形,“羊”字在“鱼”字的上面,“鱼”字在“羊”字的下面。而今天我们能看到的“鲜”字是一个左右型结构的汉字,与古文字字型结构相比空间结构明显发生了变化,所以“鲜”字表示鱼的一种的本义消失,被借用为“少”、“稀有”的鲜字。

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”。这里的“鲜”字就是少的意思。一衣带水的朝鲜意为“朝日鲜明”一心一意向着东方的太阳,而这个太阳就是古时候的宗主国大明。所以“朝鲜”就是从我国古代的明朝开始呼叫现在的朝鲜半岛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会员所上传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