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能看见多少种猫头鹰?
仓 鸮
Barn Owl
鸮形目 > 草鸮科 > 草鸮属
外貌特征:易识别的偏白色的鸮,体长34厘米左右。白色心形宽面庞是其主要外貌特征。上体棕黄色而多纹理,白色的下体黑点密布。整体色彩有变异,亚成鸟皮黄色较深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亚种javanicus在云南有记录,为偶见迷鸟。
习性:白天藏于房屋、树木、山洞、悬崖等处的黑暗洞穴或稠密植被中。黄昏时见于开阔地面上空,无声地掠地低飞。
东 方 草 鸮
Eastern Grass Owl
鸮形目 > 草鸮科 > 草鸮属
外貌体征:体型中等,成年雄性32-38厘米,雌性35-42厘米,翼展100-116厘米。像所有草鸮属猫头鹰一样,面庞为心形,似仓鸮。脸部为浅色,上体深褐色。全身多点斑、杂斑或蠕虫状细纹。眼睛呈褐色,嘴短小呈米黄色,脚略白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云南东南部(蒙自)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香港、福建,安徽,为台湾南部的留鸟。
习性:栖于开阔的高草地,主要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。
栗 鸮
Oriental Bay Owl
鸮形目 > 草鸮科 > 栗鸮属
外貌特征:中等体型的红褐色鸮,身高27厘米左右。其心形脸庞近似粉色,时而竖起的&34;与仓鸮相似。上体红褐有黑白点斑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于云南南部、广西西南部及海南岛。
习性:性情羞怯,夜行性森林鸮类,很难遇见。
短 耳 鸮
Short-eared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耳鸮属
外貌特征:中等体型的黄褐色鸮,体型偏长,体长35-42厘米。耳羽短小,眼睛为明亮的黄色。上体黄褐,满布黑色和皮黄色纵纹;下体皮黄色,具深褐色纵纹。飞行时发出的叫声似打喷嚏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不常见的季节性候鸟。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,越冬时见于中国海拔1500米以下的大部分湿润地区。
长 耳 鸮
Long-eared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耳鸮属
外貌特征:中等体型的鸮,体长35-40厘米。面庞为圆形,呈褐色及白色,具两只长长的&34;(通常不可见)。眼红黄色,略显呆滞。嘴以上的面庞中央部位具明显白色&34;形。上体褐色,具暗色块斑及皮黄色和白色的点斑。下体皮黄色,具棕色杂纹及褐色纵纹或斑块。与短耳鸮的区别在于耳羽簇较长;脸上白色的&34;纹较明显;下胸及腹部细纹较少;飞行时翼端较细及褐色较浓,且翼下白色较少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北方的常见留鸟和季节性候鸟。指名亚种为新疆西部喀什地区及天山的留鸟,又见繁殖于内蒙古东部及东北部、青海南部、甘肃南部和东北。迁徙途经中国大部地区,越冬于华南及东南的沿海省份及台湾,也有的沿大河流越冬。
习性:营巢于针叶林中的乌鸦巢穴。夜行性。两翼长而窄,飞行从容,振翼如鸥。
鹰 鸮
Brown Hawk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鹰鸮属
外貌特征:中等体型(30厘米)、大眼睛的深色似鹰样鸮鸟。面庞上无明显特征。上体深褐;下体皮黄,具宽阔的红褐色纵纹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留鸟及夏季繁殖候鸟均有但都不常见,于中低海拔高度,上至海拔1500米。亚种ussuriensis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华东,南迁越冬;burmanica 为中国南方及海南岛的留鸟;totogo 为台湾包括澎湖列岛的留鸟;lugubris为西藏东南部的留鸟。
习性:性活跃,黄昏前活动于林缘地带,飞行追捕空中昆虫。有时以家庭为群围绕林中空地一起觅食。不时鸣叫,尤其是月悬空中时。
鬼 鸮
Tengalm&34;C&34;V&39;s Fish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渔鸮属
外貌特征:体型巨大的深褐色鸮,体长70厘米左右。眼黄色,具浓重的黑色纵纹,拢翼时初级飞羽具黑色横斑,胸具黑色纵纹及众多横斑。与林雕鸮区别在灰色较重,眼黄,趾灰。少雕鸮那种胸部宽纵纹,但耳羽簇较宽,黑色少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罕见,仅在中国东北有分布。亚种 doerriesi 为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地区的留鸟,并由从大兴安岭至黑龙江的哈尔滨。
习性:沿两岸有林的河流栖居。
乌 雕 鸮
Dusky Horned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雕鸮属
外貌体征:浅褐灰色雕鸮,体长56厘米左右。耳簇羽甚长而发黑;上体沙灰色带黑色纵纹;下体皮黄灰色,具狭窄的黑色纵纹;每片羽毛均具微暗色横纹。比中国其他带耳簇羽的大型雕鸮灰色更重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在中国为罕见鸟。指名亚种为留鸟,于江西(南昌)及浙江(建德)。
习性:栖于有高大多叶树的潮湿林地及开阔林。活动范围较小,长居于一片树林中。
林 雕 鸮
Spot-bellied Eagle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雕鸮属
外貌特征:体型硕大的雕鸮,体长63厘米左右。耳簇羽长而厚,近灰色的下体上由深褐色羽端生成扇贝状鳞纹而非条纹。上体多深色杂斑但无条纹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在中国为罕见鸟。指名亚种为四川中部及西南部、云南东南部及西南部的留鸟,分布至海拔1200米,偶尔会上至海拔2100 米。可能在西藏东南部也有分布。
习性: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潮湿落叶阔叶林的代表性雕鸮。垂直迁移型。在林间空地及溪流捕食。
雕 鸮
Eurasian Eagle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雕鸮属
外貌体征:体型硕大的鸮类,最大体长可达69厘米。耳羽簇长,橘黄色的大眼。体羽褐色斑驳。胸部片黄,多具深褐色纵纹且每片羽毛均具褐色横斑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分布广泛但普遍稀少。习性:栖于有林山区,营巢于岩崖,极少于地面。白天看见时总是在被乌鸦及鸥类围攻。捕食鼠类为食。
领 角 鸮
Collared Scops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角鸮属
外貌体征:虽然是角鸮属中体型最大的,但体长也只有24厘米左右。体色偏灰或偏褐色。具明显耳羽簇及特征性的浅沙色颈圈。上体多具黑色及皮黄色的杂纹或斑块;下体皮黄色,条纹黑色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甚常见的角鸮,可至海拔1600米,包括城郊的林荫道。亚种ussuriensis 由中国东北至陕西南部;erythrocampe在中国于北纬32°以南;lettia在西藏东南部;umbratilis在海南岛;glabripes在台湾。
习性:大部分夜间栖于低处,繁殖季节叫声哀婉。雄雌鸟常成双对唱。从栖处跃下地面捕捉猎物。
琉 球 角 鸮
Elegant Scops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角鸮属
外貌特征:棕褐色小型角鸮,体长22厘米左右。眼黄色,体羽上白色点斑杂乱。头顶无深黑色条纹而有别于红角鸮,但最好以叫声区分。与领角鸮的区别在眼黄色且无领圈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其亚种botelensis为濒危种群,主要分布在台湾兰屿岛上,种群数量有1000多只。
习性:栖居于亚热带低地森林。
红 角 鸮
Scops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角鸮属
外貌特征:体小(20厘米)的&34;型角鸮。眼黄色,体羽多纵纹。有棕色型和灰色型之分。与叫声有异的东方角鸮在分布上无重叠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在中国的分布极为有限。亚种pulchellus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及喀什地区。
习性:候鸟。纯夜行性的小型角鸮,喜有树丛的开阔原野。
纵 纹 角 鸮
Striated Scops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角鸮属
外貌特征:浅沙灰色的小型角鸮,体长21厘米左右。眼黄色。似灰色型的红角鸮,但上体沙灰色较淡,且顶冠或后颈无白点,下体灰色较重并具清晰的黑色条纹。幼鸟下体遍布横斑。夜晚可依声而辨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在中国甚为罕见。于新疆西部的昆仑山脉及喀什地区有过记录。
习性:栖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有林区、果树区及灌溉农田。
黄 嘴 角 鸮
Sptoted Scops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角鸮属
外貌特征:茶黄褐色小型角鸮,体长18厘米左右。眼黄色,嘴奶油色,特征为无明显的纵纹或横斑,仅肩部具一排硕大的三角形白色点斑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为海拔1000~2500米间潮湿的热带山林中的罕见留鸟。亚种latouchei由云南西南至中国东南部及海南岛;亚种hambroecki于台湾。
习性:同其他角鸮。摹仿其叫声能引其应答。
雪 鸮
Snowy Owl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雪鸮属
外貌体征:体型硕大的白色鸮,体长61厘米左右。眼黄,头顶、背、两翼及下胸羽尖黑色使体羽满布黑点,雪中看此鸟为灰色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稀有冬候鸟,分布在中国东北及西北开阔原野。
习性:部分地昼行性,黄昏后还积极地捕食田鼠及鼠兔。有时静立于突出岩石或土堆。在地面营巢。
花 头 鸺 鹠
Pigmy Owlet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鸺鹠属
外貌特征:体羽蓬松的小型鸮鸟,体长18厘米左右。灰色的头上满是白色小点斑,眼小而呈橘黄色,下体偏白而略具灰褐色纵纹。上体灰褐,具白点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在中国非常罕见。亚种orientale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及河北(东陵)有记录,状况不详。
习性:飞行时上下波状起伏似啄木鸟。
领 鸺 鹠
Collared Owlet
鸮形目 > 鸱鸮科 > 鸺鹠属
外貌特征:纤小(16厘米)而多横斑,眼黄色,颈圈浅色,无耳羽簇。上体浅褐色而具橙黄色横斑;头顶灰色,具白或皮黄色的小型&34;;胸及腹部皮黄色,具黑色横斑;颈背有橘黄色和黑色的假眼。
中国地区分布状况:常见于海拔800~3500米间的各类森林。指名亚种为西藏东南部、华中、华东、西南、华南、东南和海南岛的留鸟,亚种paradalotum于台湾。
习性:白日里发出叫声或遭受其他鸟的围攻时可见此鸟于高树。夜晚栖于高树,由凸显的栖木上出猎捕食。飞行时振翼极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