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图 冲寒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)
提起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,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,这支来自草原的铁骑因征服半个地球而令全世界为之颤抖,可以称得上史上行走陆地最远的民族。当然,若论起骁勇善战,没有永恒的王者。来自地球的边缘,远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完全有实力与蒙古人掰下手腕。至于胜负,恐怕谁也不敢下定论。
想起电影《博物馆奇妙夜》里,半夜展品复活的场景。如果让蒙古弓箭手与手持战斧的维京战士狭路相逢,必定争得面红脖子粗,打得你死我活。蒙古人是陆地上的英雄,维京人却是海上霸主,海上走得最远的民族。维京时期,欧洲人只要远远地看到维京人的龙头战舰在海平面上升起,就如同末日来临。因为维京人有一个不好听的名字:维京海盗。杀人如麻、嗜血如命是他们身上的标签。
信奉奥丁和诸神的维京人相信,死亡不过是去另一个世界旅行。一个男人光荣战死,灵魂进入天国与奥丁和诸神痛饮欢歌,讲述传奇。如果生为战士而黯淡地死在床上,只能配进地府。来自北欧苦寒之地的维京人,从一出生就要接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,因人口膨胀耕地不敷使用,驾船出海、打家劫舍就成了他们赖以谋生的职业。
维京全盛时期,北欧海盗控制了波罗的海沿岸,俄罗斯、法国、英国、意大利和巴勒斯坦都曾留下他们肆虐的痕迹,他们登陆冰岛殖民格陵兰。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五百年,维京人就曾抵达美洲大陆,并在这片物产丰饶的土地上呆了约十年之久,因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生流血冲突,最终被印第安人赶走。
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维京海盗成为整个欧洲的噩梦,被称为“嗜血战士”的他们驾着龙头战舰沿欧洲海岸线前行,到处劫掠杀戮,毁灭村庄,甚至扫荡修道院,不放过任何食物和财宝。如果因为这些罄竹难书的劣迹,就把维京海盗简单地归纳为野蛮人,那就未免有失偏颇了。
维京人除了擅长杀戮抢掠这些“粗活”外,他们天性爱美,尤其热衷手工艺这些精细制作。可以说,每一个维京男人都是心灵手巧的艺术家,北欧的冬天酷寒又漫长,海盗们就躲在家里专心地鼓捣制作各式各样的首饰、武器、工具。他们从大自然里汲取创作灵感,雕刻威武的龙头船首,为船身和风向标刻上精巧的花纹和图案。
在挪威奥斯陆的维京人海盗船博物馆参观,我们看到了维京战舰里最赫赫有名的一艘“欧塞堡号”,这艘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船,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艺术美感的一面。整艘船体由很多工匠共同完成,维京人在船身上惟妙惟肖地刻画了龙和海蛇,首尾相交,缠绕在一起。
展馆里的战车和战斧也都雕着极其华丽细腻的纹饰,每一件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,很难将其与杀人见血的武器联想在一起。维京人还擅长金银器和首饰的打造。
他们用青铜精雕细刻制成大量器具,然后将黄金和白银融化后镀在青铜器表面,经过上千年时间,维京珠宝到今天仍然金光灿灿。或许维京人天生有艺术细胞,又或许是严寒天气让海盗们浑身劲儿无处使,他们精雕细刻的癖好甚至到了成魔成痴的程度。
我们在出土的维京时期耕地用的锄头残件上看到,上面居然刻着极为复杂美观的花纹。一般而言,用来囚禁奴隶的项圈和锁链很难与奢华联系在一起,但在爱尔兰都柏林发现的一个维京时期奴隶项圈却可以配上这个词,维京人在上面花了很多功夫,让它看起来与贵妇脖子上的昂贵项圈没什么区别。据推测,这玩艺儿可能是给被俘的爱尔兰国王戴的。
除了热衷手工艺术品制作,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维京人还有自己的文字、诗歌,喜欢玩文字游戏。冬天呆在屋里安静做手工活,玩着文字游戏的维京海盗们,看起来没有人比他们更文明了。
说起来或许让人匪夷所思,如今满世界开店,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北欧组装家具品牌宜家,就有他们老祖宗维京海盗手工艺术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印记。
一千多年前维京时期的严寒冬季,海盗们躲在木屋里,百无聊赖地敲敲打打鼓捣着手工时,万万没想到,一千多年后这种生活方式竟然引领了全球风尚,人们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“DIY”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会员所上传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